决胜“十四五” 打好收官战丨“+”出无限可能,打造创新高地——广东“人工智能+”赋能千行百业观察
新华社广州9月14日电 题:“+”出无限可能,十四五打造创新高地——广东“人工智能+”赋能千行百业观察
新华社记者孙飞、决胜印朋
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从1300多亿元迈向2200多亿元,打好地广东人兼听则明网区域协同联动、收官定位互补的战丨造创发展格局逐渐形成,加快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,出无察垂直领域加速赋能……
“十四五”期间,限可新高行百广东强化规划牵引、打能赋能千产业集聚、工智技术创新,业观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,十四五为实体经济“+”出无限可能。决胜
记者近期在佛山南海采访了解到,打好地广东人“安上了”AI大脑的收官兼听则明网垃圾焚烧厂,运行效率大幅提升,战丨造创也为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新动能。
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铎说,经过与科技企业的协力研发,“AI垃圾焚烧大脑”在不少瀚蓝的项目上线,如瀚蓝南海绿电项目,应用AI后垃圾焚烧稳定性提升了23.08%。
今年7月,瀚蓝环境还与科技企业联合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,打造环保行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平台。
“我们希望研究院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,未来可复制推广至全国,推动环保企业运营进一步向高效化、精细化方向转型。”金铎说。
这是广东企业“人工智能+”的缩影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南粤大地全面拥抱“人工智能+”,不断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,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
2022年,广东印发了《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;2024年5月,《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》正式出台;2025年3月,《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正式推出……
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化了规划牵引,提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培育优质企业、打造应用场景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,“人工智能+”在智能机器人、智能运载工具、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、智慧金融、智慧家居等垂直领域加速赋能。
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800家。到2024年,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2200亿元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,逐渐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、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支撑、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“雁阵式”企业梯队。
如今,以广州、深圳为主引擎,珠三角为核心、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、区域定位互补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。
在广州,“AI+医检”正带来更多便利。金域医学人工智能技术顾问刘斯说,金域医学此前发布了“域见医言”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“小域医”,可应用在实验室检测、医检项目推荐、报告生成和智慧报告解读等场景,成为医生身边的医检AI助手。“目前‘小域医’已对接全国超2万家医疗机构,月活用户数已超7万,累计解读报告近400万个。”
在深圳,“机场旅客服务机器人”“AI+智能安全隐患违章巡查预警”等30个深圳国资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今年3月发布,包括交通、能源、建筑、民生等多个领域。深圳市国资委主任杨军说,将持续构建“市属国企搭台、科技企业攻关、地方政府护航、金融资本赋能”的产业联动生态,为新技术、新产品开花结果提供试验场。
“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,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独特发展优势。”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、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说。如今,不少工业企业装上了“智慧大脑”,生活服务领域机器人“上天、入地、下海”,“人工智能+”持续掀起热潮。
在粤东西北,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加速落地。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说,广东推进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库,整合珠三角地区的优质课程,如项目式学习手册、微视频等,通过相关平台向粤东西北地区开放,供教师下载使用,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智能动力。
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,粤港澳大湾区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,具备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,配套全、反应快、生态优。
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曲晓杰说,广东将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、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,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、深化“机器人+”场景应用,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。
[ 责编:袁晴 ]本文地址:http://zhengzhou.mk588.com/html/054f36499581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